怎麼會有如此惡質的親友,利用家人身體殘障的痛苦,滿足個人玩樂的私慾,甚至還嚴重影響到其他身障朋友叫車的權益。新竹縣政府真的應該要好好修一下法整頓一下,不能讓復康巴士淪為少數人的交通工具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〔記者黃美珠、蔡孟尚、王錦義/新竹報導〕
新竹縣復康巴士把關鬆散?一名退休女護士和從教職退休的丈夫,被投訴利用有多重障礙又低收的弟弟,每月能有一人陪伴免費搭8次復康巴士的機會,把復康巴士當私人旅遊專車暢遊桃、苗,單日最高紀錄跑了152公里,讓需就醫的身心障礙者無車可用,變相A納稅人的血汗錢。
對此新竹縣政府社會處科長吳皊誼說,這對夫婦的行為,除了免費共乘人數過多,其他都在合法範圍內,因為內政部規定復康巴士不能限制用途,也不能限制里程,所以他們申請派車後搭去購物、旅遊其實都是合法。
縣府社會處長林松強調,為杜絕類似爭議行為繼續發生,日後一定依規行事嚴格執行,也會持續與當事人溝通。
社會處表示,這名女子引發的爭議確實讓人頭痛,他們除了不斷接到其他人對其行徑表示質疑,女子也常以照顧弟弟為由,在其他類別的社會福利上,會額外要求多一些服務。
以弟弟名義夫妻搭便車
以復康巴士共乘為例,依規一名身心障礙者只能有一名看護相伴乘車,且須坐在後座照顧。這名女子卻以其夫會暈車、而她又無法獨力攙扶80多公斤的弟弟為藉口,除要求丈夫也能免費共乘,讓其夫坐在副駕駛座。但事實上其弟不需坐輪椅、拿柺杖,並非完全無法行動。有時途中還會要求去接也要去醫院的親友,以順路為名共乘。
社會處根據行車等資料發現,這對夫婦每個月依規頂多叫車8次,但不時額外要求開到另一地點接人、訪友或品嘗美食、甚至買菜、看房子等。
2月底有次單日就跑了152公里,以致該輛復康巴士成了3人當天的專車;這樣的狀況導致有時其他身心障礙者無車可叫。
禁合法濫用 研擬限制
業務承辦人為弭平爭議,研擬修訂復康巴士的使用管理要點,限制身心障礙者每次叫車只能從A點移動到B點,避免類似「合法濫用」的狀況再發生。
但社會處長林松認為,救助業務仍宜從寬。更何況全縣2萬多名身心障礙者中,申請使用過復康巴士的有700人,其中使用較頻繁的只有150人;當中僅這對夫婦引起爭議,所以派車是否應限制只能從A點移動到B點仍需評估,以免影響到其他更多正常使用復康巴士者的權益。
林松說,新竹縣是從民國95年3月開辦復康巴士,提供身心障礙的低收入戶,一個月8次免費乘車,另補助非低收入戶3分之2的交通費。
當時只有4輛車在跑,到現在已有17輛投入,一天出車127趟次,今年8月還將再添3輛,這顯示復康巴士已經是新竹縣身心障礙鄉親交通上很大的依賴,如何讓這項社會資源不會被濫用,是該處現在面臨的課題。
有人看不下去爆料
新竹縣這名退休女護士和丈夫被自稱「看不下去的人」投訴,指他們長期以患有多重障礙的弟弟名義,把復康巴士當成私人旅遊專車,不但遊遍桃園和苗栗各地,甚至還搭免費的復康巴士去桃園、新屋看豪宅,去苗栗吃火鍋。
爆料者說,復康巴士一車乘客,以2輛輪椅、4名乘客為最多,若因看護語言表達不佳或家屬不信任,才會再多讓一人隨車。但是這對夫婦不但每次都要一起免費搭乘,有時甚至連女兒、親友也「揪團」上車。
社會處檢視今年1月到5月3日派車單發現,當事人申請17趟,只有5趟去林口長庚醫院,其他目的地有苗栗、桃園、高鐵青埔站等,當中不少看得出來是去旅遊。最近一次出遊是4月30日,3人搭車去了三義。爆料者說,這天他們實際只是去木雕博物館附近吃碗麵就回家。
這對夫婦的鄰居說,兩人都是公務人員退休,經常參加一些社團舉辦的旅遊活動出去玩,而曾經到其住處訪視過的社會局官員則私下透露,女子住家家具全部使用紅豆杉打造,經濟狀況不錯。